学习笔记丨网课第十二天
开学第十二课
语文
理解性默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并序
新课学习
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作背景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年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傧(tu6) 胄(zhou) 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韩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韩不听辛弃疾之劝,后来把他调离了镇江。本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解读诗歌
品读课文
感受情感基调
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豪迈、悲愤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什么?用到了哪些典故?
上片:
孙仲谋→舞榭歌台风流业绩
刘裕→金戈铁马万里如虎
下片:
刘义隆→元嘉草草仓皇北顾
拓跋焘→佛狸祠下神鸦社鼓
廉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品读诗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表达向往英雄业绩及抗金决心。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指出伐金必须做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诗人写佛狸祠下的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典故解读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作者借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以廉颇自况,虽60多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总结写法
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小结
数学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
子集定义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记作:
读作:“A含于B” (或“B包含A”)
符号语言:
韦恩图Venn图:
用一条封闭曲线(圆、椭圆、长方形等)的内部来代表集合叫集合的韦恩图表示.
图中A是否为B的子集?
集合相等
观察下列两个集合,并指出它们元素间的关系
A={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
中集合A中的元素和集合B中的元素相同.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真子集
观察以下几组集合,并指出它们元素间的关系:
(1)A={1,3,5}, B={1,2,3,4,5,6}
(2)A={四边形}, B={多边形}
定义: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并且A≠B,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记作:
读作:“A真含于B(或“B真包含A”).
空集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
例如:
深化概念
-
前者为集合之间关系,后者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
-
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0}与:{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0}不能写成={0},∈{0}
课堂小结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二)
题型一 写出给定集合的子集
解题方法(分类讨论是写出所有子集的方法)
1.分类讨论是写出所有子集的有效方法,一般按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来划分,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做到不重不漏.
2.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个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该结论可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直接使用.
题型二 韦恩图及其应用
解题方法(venn图应用)
venn是集合的又一种表示方法,使用方便,表达直观,可迅速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它不能作为严密的数学工具使用.
题型三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的范围
解题方法(根据集合之间关系,求参数的值或范围)
1.求解此类问题通常是借助于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同时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误,一般含“=”用实心点表示,不含“=”用空心点表示.
2.涉及“A⊆B”或“A⫋B,且B≠”的问题,一定要分A=和A≠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其中A=的情况容易被忽略,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物理
【本节物理课为习题处理】
生物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一、蛋白质的功能
1. 结构蛋白
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肌肉、头发、蛛丝、羽毛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2. 催化作用
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3. 调节作用
有些蛋白质能够起信息传递的作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4. 免疫功能
抗体是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可帮助人体抵御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5. 运输作用
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蛋白质功能的实现
每一种蛋白质分子都有与它所承担功能相适应的空间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多种多样、蛋白质的种类多种多样
这与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吗?
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一)人体内的21种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结构
1.元素组成?
C、H、0、N(S)
结构异同?
共同结构:
- 氨基:——
- 羧基:——COOH
- 氢原子:——H
- 中心碳原子:——C
不同结构:侧链基团(R基):——R
-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
结构特点
-
氨基羧基的数量
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OOH)
-
氨基和羧基的连接位置
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OOH)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
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OOH),其他的氨基或羧基都位于侧链基团R基中。
R基分析
①R基的判断:排除法,即找出氨基酸的共同体(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一、一COOH和一H) ,剩下的部分为R基。
②决定氨基酸的种类和理化性质。
③决定氨基酸中所含氨基和羧基的数量:除了连接在同-个碳原子上的氨基和羧基外,多余的氨基和羧基定位于R基中。
④决定氨基酸的组成元素:氨基酸结构通式中含有C、H、O、N四种元
素,若含有其他元素则一定位于R基中。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一)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由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形成肽链相连而成。肽键是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
-
脱水缩合
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脚脱水缩合
-
肽的名称的确定
由几个氨基酸构成,就称为几肽。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脱水缩合的知识总结
(二)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三)肽链连接方式——二硫键
许多蛋白质含有两条或多条多肽链,他们通过一定的化学键如二硫键结合在一起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血红蛋白)的过程
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穿心、时间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知道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特点: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既生动具体的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又生动而具体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富裕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地位(作用):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
①内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明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文明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文化的地位、互相关系及对待态度
(1)地位:
(2)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如何对待: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